つかせ

人生之为无穷,正如视域之为无垠

《逻辑哲学论》——文摘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.1 世界是事实的总体,而不是事物的总体

(事物是世界的各元素,事物必须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世界中构成事态,而种种事物参与的事态构成了事实,各个事实接着构成世界)

2.012 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: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中,那么该事态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于该事物之中

(这里可以理解成事态与事物之中存在着某种联系与某种可能性,这种可能性是事物的一种本性,不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)

2.0121正如我们根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想空间对象,或者在时间之外思想时间对象一样,离开同其他对象结合的可能性,我们也不能思想一个对象。如果我能够思想在事态中结合的对象,我就不能离开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来思想对象。

(无法与对象结合就不可认识这个对象及这个对象所包含的对象,连对象都无法认知又如何思想一个对象?)

2.022 显然,一个想象的世界,无论它怎样不同于实在的世界,必然有某种东西—一种形式—为它与实在的世界所共有。

(任何事物必定是由已存在的事物衍生而来,这种由实在的世界衍生过去的框架或基底为两者所共有,其中的桥梁是人类的思考活动)

2.17 图像为了能以自己的方式—正确或错误地—图示实在而必须和实在共有的东西,就是它的图示形式

2.172然而图像不能图示它的图示形式;图像显示它的图示形式。

(这种图示形式是图像与事物共存的一种内部形式,它与数学的运算法则之类的区别在于它不为任何人所规定,我们无法描绘这种图示形式,但描绘事物与图像却不能脱离它的图示形式)

3.03 我们不能思想非逻辑的东西,否则我们就必须非逻辑地思想

3.031 常言道,上帝能够创造一切,只是不能创造违反逻辑规律的东西。这就是说,我们不能说一个“非逻辑的”世界会是什么样子

3.032 在语言中不能表现任何“违反逻辑”的东西,就像在几何学中不能用坐标来表现违反空间规律的图形,或者给出一个并不存在的点的坐标一样

(因为世界是逻辑的,而所谓语言与思想其存在本身便是逻辑的,因此我们无法非逻辑地思想,因为任何形式的思考都是逻辑的,我们无法用语言表现非逻辑的东西,因为任何语言形式都是逻辑的)

3.328 如果一个记号是无用的,它就是无指谓的。这就是奥卡姆准则的要旨。如果一切情况都表明一个记号具有指谓,那么这个记号就是具有指谓的。

【指奥卡姆的名言: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。哲学史上称之为“奥卡姆剃刀”】
(维这里想表达的是去繁就简的道理,无用无指谓的记号是没有意义的)
4.111 哲学不是自然科学之一。“哲学”一词所指的东西,应该位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上或之下,而不是同它们并列

4.112 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

         哲学不是一门学说,而是一项活动

         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

        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“哲学命题”,而是命题的澄清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没有哲学,思想就会模糊不清;哲学应该使思想清晰,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。
(维指出哲学的意义在于为思想划定界限,即不要思考不可言说之物,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)
4.46    在可能的真值条件组中有两种极端情况。一种情况是,一个命题对于所有基本命题的真值可能性都为真。我们称该真值条件是重言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第二种情况是,一个命题对于所有真值可能性都为假:该真值条件是矛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在第一种情况下,我们称这命题为重言式,在第二种情况下,称这命题为矛盾式。

4.461  命题显示它说的东西,重言式和矛盾式则显示他们什么也没有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重言式没有真值条件,因为它无条件为真;而矛盾式则不在任何条件下为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重言式和矛盾式是缺少意义的。

(就像两个箭头由此指向相反方向的一个点)

(例如,当我知道或者下着雨或没有下雨时,关于天气我就什么也没有说)

4.4611 但是,重言式和矛盾式不是无意义的。它们是符号系统的一部分,正如“0”是算数系统的一部分

4.462   重言式和矛盾式不是实在的图像。它们不表述任何可能情况。因为前者容许每一种可能的情况,后者则排除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

在重言式中,与世界符合的条件——表现关系——互相抵消,以致它与实在没有任何表现关系

4.463   命题的真值条件规定它给事实留出的范围。

(一个命题,一个图像或一个模型,在否定的意义上就像一个固体,限制着其他物体的活动自由;在肯定的意义上就像用固体物质围住的一片空间,其中有一个物体活动的场所)

重言式为实在留出了全部——整个无限的——逻辑空间;矛盾式则占满了全部逻辑空间,一点也没有留给实在,因而二者都不以任何方式规定实在

5.142   重言式从一切命题得出来;它什么也没有说

5.143   矛盾式是没有一个命题与其他命题共有的命题特性,重言式是彼此间没有任何共同东西的所有命题的共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矛盾式隐迹于一切命题之外;重言式则隐迹于一切命题之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矛盾式是命题的外部界限;重言式则是居于诸命题中心的非实在的点

5.5303 大致说来:说两个东西是同一的,这是无意义的,而说一个东西和它自身同一,就是根本什么也没有说。
(此处维基本否定了事物的同一性,比如三角形和三边形即便所指代的东西相同,但他们依然不具有同一性,因为他们从一开始的定义概念就不一样。同理,鲁迅和《祥林嫂》的作者也不具有同一性,因为所处层次不同)

5.6       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

5.61     逻辑充满世界: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逻辑的界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所以在逻辑上我们不能说,世界上有这个和那个,而没有那个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看来就假定了我们会排除某些可能性,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,不然逻辑就必须超出世界的界限;因为只有超出世界的界限它才也能从另外一边来察看这 些界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们不能思考我们所不能思考的东西;因此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所不能思考的东西
(这里跟悖论恶魔的证明有点相像,即证明恶魔不存在是不可能的,我的语言与视域无法超出世界的界限,所以断言某事物不存在是只有更高位即世界之外的事物才能做到的,这里维还是想表达,对于不能思考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)

5.62      这一段话为解决唯我论中有多少真理的问题提供了钥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唯我论意味的东西是完全正确的,不过它不能说,而只能自己显示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世界是我的世界:这表现在语言(我所能唯一理解的语言)的界限就意味我的世界的界限

5.621    世界和人生是一回事
(因为人生与世界都是我的所能到达的界限)
5.63      我是我的世界

5.631    没有思考着或想象着的主体这种东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如果我写一本书叫做《我所发现的世界》,我也应该在其中报道我的身体,并且说明哪些部分服从我的意志,哪些部分不服从我的意志,等等。这是一种孤 立主体的方法,或者不如说,是在一种重要意义上表面并没有主体的方法;因为在这本书里唯独不能谈到的就是主体。

5.632     主体不属于世界,然而它是世界的一个界限

5.633     在世界上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形而上主体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你会说这就正好像眼睛和视域的情形一样。但是事实上你看不见眼睛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而且在视野里没有任何东西使得你能推论出那是被一只眼睛看到的

5.634      与此有联系的一点是,我们的经验中也没有一部分同时是先天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们看到的一切也可能是别种样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们通常能够描述的一切也可能是别种样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没有先天的事物秩序

5.64        这里可以看到,严格贯彻的唯我论与纯粹的实在论是一致的。唯我论的自我收缩为无广延的点,保留的是与它相关的实在

5.641      因此,确实有一种意义使哲学可以用非心理学的方式来谈论自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由于“世界是我的世界”而使自我进入哲学之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哲学上的自我并不是人,也不是身体或者心理学所考察的人的心灵,而是形而上主体,是世界的界限——而不是它的一部分

6.363     归纳程序的实质在于,我们承认能够同我们的经验协调的最简单的规律为真。 

6.3631   但是这种程序只有心理的依据而没有逻辑的依据。很清楚,相信实际上只会发生最简单的可能事件是没有根据的。  
6.36311 太阳会在明天出来是一个假设:这意味着我们不知道它是否会出来。
6.37       由于另外某个事件的发生,一个事件就必定发生,这种强制性是没有的。只有一种逻辑的必然性。

6.371     整个现代的世界观都建立在一种幻觉的基础上,即认为所谓的自然律是自然现象的解释。
6.372    所以,当代人们站在自然律面前,就像古代人们站在神和命运面前一样,把它视为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。事实上他们两者都是正确的,也都是错误的:虽然古代人们的观点更为清楚一些,因为他们承认有一个明白的界限,而现代的系统则力求显得似乎一切东西都已经得到解释。

6.373     世界是独立于我的意志的。  

6.374     即使我们所希望的一切都会发生,这也只能说是命运的恩赐,因为在意志和世界之间没有保证这一点的逻辑的联系,而假定的物理的联系又不是我们自已所能意愿的东西。

6.41       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。世界中一切事情就如它们之所是而是,如它们之所发生而发生;世界中不存在价值——如果存在价值,那它也会是无价值的。如果存在任何有价值的价值,那么它必定处在一切发生的和既存的东西之外。因为一切发生的和既存的东西都是偶然的。使它们成为非偶然的那种东西,不可能在世界之中,因为如果在世界之中,它本身就是偶然的了。它必定在世界之外。

6.42        所以也不可能有伦理命题。 
          命题不能表达更高的东西。 
6.421     很清楚,伦理是不可说的。 
          伦理是 超验的。 
        (伦理和美学是同一个东西。) 

6.422      当列出一个“你应该..”形式的伦理规范时,人们首先的一个想法就是:如果我不这样做又怎么样呢?可是很清楚,伦理与通常意义下的奖惩没有什么关系。所以关于行为后果的问题必定是不重要的。——至少那些后果不是重大事件。但是这问题的提出必有某种正确的东西。确实应该有某种伦理的奖励和伦理的惩罚,但是这些必须就包含在行动本身之中

(同样也很清楚,奖励应该是某种愉快的东西,而惩罚应该是某种不愉快的东西。)

6.43        如果善的意志或恶的意志可以改变世界,那么它只能改变世界的界限,而不能改变事实,即不能改变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。
       简言之,其结果必然是世界整个地变成另外的样子。也就是说,世界必定作为整体而消长。
       幸福者的世界不同于不幸者的世界。

6.431      同样地,在死这一点上,世界不是改变,而是终止
6.4311    死不是生活里的一件事情:人是没有经历过死的。
          如果我们不把永恒性理解为时间的无限延续,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,那么此刻活着的人,也就永恒地活着。
          人生之为无穷,正如视域之为无限。

6.4312    不仅人的灵魂在时间上的不灭,或者说它在死后的永存,是没有保证的;而且在任何情形下,这个假定都达不到人们所不断追求的目的。难道由于我的永生就能把一些谜解开吗?这种永恒的人生难道不像我们此刻的人生一样是一个谜吗?时空之中人生之谜的解答,在于时空之外。

(所要解答的肯定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)

6.432      世界上的事物是怎样的,对于更高者完全无关紧要。上帝不在世上现身

6.44        世界是怎样的这一点并不神秘,而世界存在着,这一点是神秘的。

6.45         用永恒观点来观察世界,就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——一个有界限的整体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把世界作为一个有限整体的感觉是神秘

6.5           若解答不可说,其问题也就不可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谜是不存在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当一个问题可以提出,它也就可能得到解答

6.51        怀疑论不是不可反驳的,而是因为它试图在不能提出问题的地方产生怀疑,所以显然是无意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因为怀疑只能存在有一定问题的地方,一定问题只能存在于有一定解答的地方,而解答则只能存在于有某种东西可说的地方

6.52        我们觉得,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已得到解答,也还完全没有触及到人生问题,当然那时不再有问题留下来,而这也就正是解答

6.521      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

(有些人在长期怀疑之后发现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,但是又不能说出来这意义究竟是什么,不就是这个道理吗?)

6.522       确实有不可说的东西。它们显示自己,它们是神秘的东西

6.53         哲学中正确的方法是:除了可说的东西,即自然科学的命题——也就是与哲学无关的某种东西之外,就不再说什么,而且一旦有人想说某种形而上学的东西时,立刻就向他指明,他没有给他的命题中的某些记号以指谓。虽然有人会不满意这种方法——他不觉得我们是在教他哲学——但是这却是唯一严格正确的方法。

  

6.54        我的命题应当是以如下方式来阐明作用的:任何理解我的人,当他用这些命题为梯级而超越了它们时,就会终于认识到它们是无意义的。(可以说,在登上高处之后他必须把梯子扔掉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他必须超越这些命题,然后他就会正确看待世界

7.           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

评论(1)
热度(16)

© つかせ | Powered by LOFTER